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

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

尽信书的实质还是没有分辨力,读书强识可以博学,但是博学基础上要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,否则就容易尽信书,被催眠。尽信书的表现有,一是照本宣科,亦步亦趋,把书本知识教条化,没有温故知新,没有举一反三,自己成了被书本控制的机器人。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,完全接受,不知变通,拘泥于文字,固执且机械执行文字指令,实际上还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自我沦陷,没有质疑问难的精神的,也没有独立的思想构建。三是读书与现实不分,孤陋寡闻,书本知识是静态的,生活、学习和工作则是动态的,世上一切都在变化中,要用实践验证书本,而不是用书本去限定实践,这样容易犯刻舟求剑的错误。四是独学无友,没有碰撞和生成,古人讲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,实际上就是要有同学一起读书,然后交流心得,交换观点并相互辩论,如此才是共生场的学习,不然书本信息就只能是单向灌输,毫无生机。五是经典不分死活,不知变通,经典有死经典和活经典,死经典记住就可以,活经典则要致用,不能死记硬背,这个实践的功夫,才是读书的真目的,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如果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还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。

信书是对的,不信书也就没有读书的必要了,但尽信书就不对了,尽信书是完全笃信书本,没有独立思考,更没有付诸实践,这是个体人工具化的表现,也是思维的固化和套版化,此乃读书大忌。读书要破万卷,读破不是把书本读到破烂,而是读破书上的文字,要破我执,破言执,破耳执,破口执,这跟孔子绝四差不多,包括勿意,勿必,勿固和勿我,这才是读书的意义。当然,引导和检验也很重要,如果考核内容多是知识,那就容易死记硬背;如果只有一种标准答案,那也容易导致机械化学习,依然不会培养出创造力。

公众号:张轶西国学工作室